临床上,一些痛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使用抗尿酸药物后,关节疼痛症状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比以前更严重,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痛风患者在关节、肌肉、皮肤和血管周围沉积了大量尿酸。用药后,血液中的尿酸减少,沉积在组织中的尿酸必须转移到血液中,刺激关节滑膜,形成尿酸盐晶体,从而诱发急性痛风的发作。
这是因为血清尿酸水平的显著变化可诱发或加重痛风
痛风急性期应尽量维持血尿酸浓度的相对稳定。
关节炎急性发作时不建议加降尿酸药,但要等到关节疼痛完全缓解后2周再加降尿酸药。
而且一定要注意小剂量,慢慢增加,使血尿酸逐渐平稳下降,避免出现明显波动。
但是,如果患者在服用抗尿酸药物期间出现急性发作,则不必停止服用抗尿酸药物。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血尿酸浓度的相对稳定。
为了防止反复疼痛,我们还可以尝试服用低剂量秋水仙碱(如0.5mg,QD)的抗尿酸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
急性期血尿酸不高,疼痛后降尿酸药还用吗?
一些痛风患者,在痛风的急性期,血清尿酸水平不高,因此,这些患者往往在止痛后不再使用抗尿酸药物治疗。事实上,部分患者血尿酸不高的原因是疼痛等应激反应会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从而增加尿酸的排泄。
急性期后,患者的血清尿酸往往显著升高。
因此,在无症状间歇期,还应坚持应用抗尿酸药物,使血尿酸保持在理想水平。
一般情况下,血尿酸的靶值应小于360 mol/L,而对于有大量痛风结石的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尿酸应小于300 mol/L。只有持续稳定地控制血尿酸,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痛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