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什么,该如何治疗?
- 发布时间:2025-03-01 11:59:23 举报/反馈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因头部受外伤,导致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病因、症状、检查、治疗、护理等方面对其诊治很关键。
1. 病因: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如车祸、高处坠落、暴力撞击等,使脑表面血管受损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锐器伤、火器伤等开放性颅脑损伤,以及闭合性颅脑损伤都可能引发。
2. 症状:患者常突发剧烈头痛,呈胀痛或爆裂样痛,难以忍受。频繁呕吐,多为喷射性。还会出现意识障碍,程度不一,轻者嗜睡,重者昏迷。部分患者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也可能有癫痫发作、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
3. 检查:头颅CT是**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蛛网膜下腔内高密度影,判断出血部位和范围。腰椎穿刺可获取脑脊液,若脑脊液呈血性,支持诊断,但有诱发脑疝风险,需谨慎。脑血管造影可明确是否合并脑血管损伤或畸形。
4. 治疗: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排便。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氨基己酸、酚磺乙胺等,防止再出血。降低颅内压,常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等药物。对于有脑血管痉挛的患者,可使用尼莫地平等药物缓解痉挛。若出血量大,有脑疝形成趋势,需手术治疗,如脑室穿刺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等。
5. 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严重的颅脑损伤疾病,了解其病因、症状、检查方法,采取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治疗用药需遵医嘱。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