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血液回输
- 发布时间:2023-10-11 13:00:17 举报/反馈
用自己的血,给自己做手术。
“自体血液回输”的社会意义和医疗价值重大:
1.随着国内外科手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开展,手术期间的失血和输血问题越来越突出;
2.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超过1亿,我国输异体血后肝炎发生率超过10%;
3.很多病毒(如巨细胞病毒、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以及疟疾、梅毒等都可经过血液传播;
4.保存血液资源,进行出血较多的大型手术时,血液流失往往在500-2000ml以上,若不回收,造成很大的浪费;
5.避免同种异体血液输注的并发症,如急性或迟发的溶血反应、同种异体免疫反应、过敏反应、发热反应;
6.解决特殊血型(如RH阴性)供血和不接受异体输血宗教信仰者的供血;
7.处理血携氧特性和存货特性高于异体血。
自体血液输注形式包括:
1.预存式自体输血(术前储血):在进行手术前两周左右,在医师的安排下,进行血液采集、回收以及再利用,并保存在合适的环境下,在手术中适当的时间进行输血。这主要是针对的身体状况良好,血型配对困难以及有严重的输血反应病史的患者。
2.稀释性自身输血(麻醉后开刀前储血):在患者麻醉后采集一定的血液,同时向患者体内输入晶体以及胶体溶液,使患者身体的血液稀释,而维持患者的正常的血容量,手术中流失的是稀释血液而已。
3.回收性自身输血(手术中自体血回输):用血液回收机等设备将患者手术中流失的血液收集、过滤、分离、清洗、净化后,再输入患者的体内。
异体输血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术后伤口感染风险,同时也不利于伤口康复。而自体血液回输不仅可以避免这些危害,还可以杜绝因异体输血造成的疾病感染,如肝炎、艾滋病。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