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深圳36家医院组建“儿科联盟”
- 发布时间:2023-11-11 13:40:41 举报/反馈
儿科看病难一直是困扰深圳市民的老大难问题。如何才能破解这一难题?8月30日,深圳市儿科医疗联盟(下称“儿科联盟”)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启动,包括市儿童医院在内的36家医院组建“医联体”,通过技术帮扶、资源共享、双向转诊、检验结果互认、远程会诊等方式,提高全市儿科整体救治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分级诊疗,让深圳儿童普通疾病和常见病在基层医院就能解决。
●南方日报记者 向雨航 通讯员 曹海燕
“全面二孩”儿科资源缺口近半
放眼深圳乃至全国,儿科医疗资源普遍紧张,儿科执业特点导致很多医院不愿发展儿科,儿科医师也纷纷转行。随着国家二孩政策全面放开,本已严重饱和的儿科医疗资源将进一步突破上限。
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介绍,到2015年底,全市共有儿科床位3700张,儿科医生1594人。根据预测,到2020年,深圳儿科床位须达到6500张、儿科医生2800人,才能满足二孩政策放开后儿科医疗的需求,目前缺口接近一半。在此种情况下,区域性儿科资源的整合势在必行。
目前,推进区域“医联体”是国家医改的一个重点,也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实施分级诊疗的一条路径。据了解,深圳市儿科联盟是由市儿童医院发起,目前由36家儿童医疗单位共同组成的多元化医疗协作联盟。该“医联体”既有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市属大医院,也有福田妇幼、龙华医院、南山区妇幼等区级医院,还包括了街道医院、民营妇幼医院等医疗机构。
据介绍,该联盟将以技术和管理为纽带,致力于建设“深圳市儿童医疗健康”服务平台,通过仪器、设备等资源共享,强化儿科医师专业技能培训、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及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等,充分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实施分级诊疗,探索“患者不动、医生移动”服务新模式。
儿童医院专家号源下放到基层
深圳市儿童医院副院长麻晓鹏介绍,儿科看病难除了因为资源紧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患者不愿去基层医院,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根据统计,儿童医院门诊中有80%为常见病、慢性病,这些常见病在基层医院都能治疗。
儿科联盟启动后,市儿童医院将投入更多专家及设备支持,采取双向转诊、远程会诊,专家上门坐诊及上门手术等一系列措施,为联盟医院儿科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和支持。
“联盟将有利于实施双向转诊,基层医院的急危重症患儿可通过绿色通道上转到上级医院,上级医院的康复期患儿下转到基层医疗机构。”龙华新区人民医院院长罗新乐说。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技术帮扶、人才培养、远程医疗远程培训,有利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联盟医院之间专家、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共享,检验检查结果的互认,也将提高全市医疗资源的使用率。
同时,为了实现医疗资源的下沉,儿童医院将把医院部门专科号源分享给各联盟医院,患儿可就近先在联盟医院就诊,如病情严重需要转诊,联盟医院可协助优先预约儿童医院专家号源。为了更多方便联盟成员单位间的沟通交流,高效切实地帮助患儿解决就医问题,儿科医疗联盟还开发了手机APP,于近日投入使用。
原文网址:
深圳卫视视频报道网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