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开展MET基因检测技术学习与分享活动
- 发布时间:2023-10-14 01:39:26 举报/反馈
近年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尤其是靶向治疗,取得极大进展,可明显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分子分型是NSCLC实施靶向治疗的前提。选择准确、快速、恰当的检测方法,全面筛选出适用靶向药物的目标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月18日中午病理科全体诊断医师和技术人员一起学习了MET基因检测相关知识。王路祎主治医师向大家介绍到,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见的变异基因有EGFR、KRAS、ALK,少见变异基因有ROS1、MET、HER-2、BRAF、RET等,还有一些罕见变异基因。EGFR、ALK和ROS1联合检测在很多单位已经作为常规检测项目应用于临床,对患者的治疗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多项权威指南、共识(2022NCCN指南、2021年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1NSCLC分子病理检测指南)均推荐将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和MET扩增加入常规基因检测,国外已有MET抑制剂获批用于含MET第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 NSCLC 患者的靶向治疗,国内亦有赛沃替尼(Savolitinib)获批上市。
MET通路异常激活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驱动因素之一,可作为NSCLC的原发、继发或共同驱动基因。MET基因位于人类7号染色体长臂(7q21-31),编码MET蛋白,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MET基因变异可能引起c-MET蛋白无法正常降解或过度表达,从而导致MET通路的异常激活,体内细胞凋亡抑制,进而诱发肿瘤。
临床上常用NGS(DNA+RNA base)和RT-qPCR进行MET 14外显子跳突检测。DNA-NGS利用大规模靶向测序panel ,是目前用于检测该突变最常用的手段,检测效率高,可以同时筛查多个基因突变。RNA-NGS仅需少量RNA就可对MET 14号外显子跳突进行定量分析,能够同时筛查多个基因的多重突变。RT-qPCR以 mRNA为模板,逆转录之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ET 14号外显子跳突,特异性高,检测速度快。
MET扩增有两种形式,定点扩增和多倍体,常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二代测序(NGS)的方法检测。原位杂交检测是检测 MET扩增的标准方法,能够区分出局部扩增和多体。NGS可同时检测 MET 突变和融合等其他变异,且能实现多基因共检,但是可能遗漏 MET多体。总体而言,高MET扩增水平的患者接受MET抑制剂具有更好疗效的趋势。
免疫组化(IHC)方法操作方便,简单易行,可考虑用于MET扩增的早期预检测。研究显示免疫组化和FISH的阳性符合率约80%,IHC检测阳性患者与FISH检测阳性患者在使用EGFR-TKI联合MET-TKI治疗后,具有临床获益趋势。
大家学习热情高涨,对不同检测方法的具体实施展开提问和讨论,最后,刘芳主任对此次学习做了总结。她说,MET基因变异有多种检测方法和不同的判断标准,病理科医生需要全面了解,合理选择。目前我科可以开展免疫组化、FISH和PCR等检测方法,NGS实验室已建成,计划本年内开展检测项目,精准诊断助力临床精准治疗。
撰稿:王路祎
编辑:孙凯
校审:刘芳
审核:陈润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