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异常是什么意思
- 发布时间:2025-03-14 16:54:39 举报/反馈
ST-T异常是心电图检查中的一种表现,常见于心肌缺血、心肌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情况。
1. 心肌缺血: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心肌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就会出现心肌缺血。此时心电图上可表现为ST段压低、T波倒置等ST-T异常改变。常见于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导致心肌供血减少。
2. 心肌病:心肌病是一组异质性心肌疾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影响心肌的电活动,从而出现ST-T异常。例如,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肥厚,可导致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
3. 电解质紊乱:体内电解质如钾、钙、镁等的平衡对于心肌的正常电活动至关重要。当出现电解质紊乱时,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离子通道功能,导致ST-T异常。低钾血症时,心电图可表现为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U波增高;高钾血症时,可出现T波高尖等表现。
4.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导致ST-T异常。例如,洋地黄类药物在治疗心力衰竭时,如果剂量不当,可能会引起ST段鱼钩样改变;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胺碘酮等也可能导致ST-T改变。
5.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影响心脏的神经调节,导致心肌电活动不稳定,出现ST-T异常。这种情况常见于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常伴有心悸、胸闷、失眠等症状,且心电图的ST-T改变可随情绪、运动等因素而变化。
ST-T异常是心电图检查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出现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当发现ST-T异常时,不能仅凭心电图结果就确诊某种疾病,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其他相关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如果出现ST-T异常,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