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退烧药一天服用次数,开启健康退烧之路
- 发布时间:2025-04-09 10:05:02 举报/反馈
正确把握退烧药服用需考虑药物种类、发热程度、患者年龄、基础疾病、药物相互作用等。
1. 药物种类:不同退烧药作用机制和药效持续时间有差异。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释放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引起出汗以达到解热作用,药效维持时间约3 - 4小时;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减轻因前列腺素引起的组织充血、肿胀,降低周围神经痛觉的敏感性,药效维持约6 - 8小时;阿司匹林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发挥解热作用,药效维持时间与对乙酰氨基酚相近。所以不同药物服用间隔和次数有别。
2. 发热程度:低热时,体温在37.3 - 38℃,可先采取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敷额头、擦拭身体等,不一定马上用退烧药。中度发热,体温在38.1 - 39℃,可按说明书适当用退烧药。高热,体温达到39.1 - 40℃及以上,可能需增加用药次数,但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和身体反应。
3. 患者年龄:儿童身体发育未完全,肝脏和肾脏功能较弱,用药需谨慎。儿童常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布洛芬混悬液等,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计算用量。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耐受性可能降低,用药次数和剂量也需调整。
4. 基础疾病:有肝脏疾病患者,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加重肝脏负担,服用次数和剂量要严格控制;有胃肠道疾病患者,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刺激胃肠道,增加溃疡和出血风险,需谨慎使用和调整服用次数。
5. 药物相互作用: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可能与退烧药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如服用抗凝药时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服用降压药时用布洛芬,可能影响降压效果。所以要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合理调整退烧药服用。
正确把握退烧药服用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要充分了解药物特性,结合发热程度、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合理使用退烧药。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体温和身体反应,若发热持续不退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同时,务必遵医嘱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