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医学前沿,解决妈妈手症状难题
- 发布时间:2025-03-31 12:23:11 举报/反馈
妈妈手即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解决其症状难题可从了解症状表现、掌握发病原因、采用药物治疗、尝试物理治疗、进行手术干预等方面着手。
1. 了解症状表现:妈妈手主要症状为腕关节桡侧疼痛,可向手或前臂放射,拇指活动时疼痛加剧,在桡骨茎突处有明显压痛,有时可触及硬结。部分患者在活动拇指或腕关节时会出现弹响或卡顿现象,严重影响手部的正常功能和日常生活。
2. 掌握发病原因:妈妈手常见于经常抱孩子的女性,这是由于频繁使用拇指和腕部进行重复性动作,如抱孩子、喂奶等,使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在桡骨茎突部位的腱鞘内反复摩擦,导致腱鞘发生无菌性炎症,引起腱鞘增厚、狭窄,从而出现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此外,手部受寒、外伤等因素也可能诱发该病。
3. 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缓解妈妈手症状的常用方法。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等,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减轻局部炎症和疼痛症状。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泼尼松龙等,可进行局部封闭注射,能快速有效地缓解疼痛和炎症,但不宜多次使用。还可使用外用药物,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直接作用于患处,减轻疼痛。使用药物需遵医嘱。
4. 尝试物理治疗:物理治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疼痛。热敷可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患处,每次15 - 20分钟,每天数次。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方法也可改善局部症状。此外,按摩和康复训练也有助于恢复手部功能,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拇指和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
5. 进行手术干预: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切开腱鞘,解除对肌腱的压迫,缓解症状。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确切,但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出血等,术后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和康复训练。
妈妈手是一种常见的手部疾病,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通过了解其症状表现和发病原因,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保守方法,多数患者可缓解症状。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以促进手部功能的恢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