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冬奥热点:运动员易出现的最难好的骨折部位有哪些
- 发布时间:2025-06-04 14:03:38 举报/反馈
在冬奥运动中,运动员易出现较难愈合的骨折部位有腕舟骨、距骨、股骨颈、胫骨中下1/3处、第五跖骨基底部等。
1. 腕舟骨:腕舟骨血液供应较差,其近侧2/3的血液供应主要依靠远侧1/3的血管逆行供应。在冬奥运动如滑雪、花样滑冰等项目中,运动员摔倒时手掌撑地,易导致腕舟骨骨折。一旦发生骨折,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会进一步受损,影响骨折的愈合,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情况。
2. 距骨:距骨表面大部分被关节软骨覆盖,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周围的关节囊和韧带附着处,血运相对较少。在滑冰、雪橇等项目中,运动员足部受到强大的冲击力时,距骨容易发生骨折。由于血运差,骨折后愈合困难,还可能出现距骨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
3. 股骨颈:股骨颈骨折常见于滑雪等运动中。该部位骨折后,骨折部位的血运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供应股骨头的血管在骨折时容易受损。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减少,导致骨折愈合缓慢,而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较高。
4. 胫骨中下1/3处:胫骨的营养血管从胫骨干上、中1/3交界处进入骨内,在中下1/3处的骨折会破坏营养血管,使骨折远端的血运明显减少。在一些需要快速奔跑、急停转向的冬奥项目中,胫骨中下1/3处容易发生骨折。由于血运不足,骨折愈合时间较长,甚至可能出现骨不连。
5. 第五跖骨基底部:在冰雪运动中,运动员足部的扭转、外翻等动作容易导致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此处骨折后,由于局部的肌肉牵拉和活动影响,骨折端不稳定,而且血运相对较差,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可能会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情况。
对于这些部位的骨折治疗,通常需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一般会先进行复位和固定,复位方法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固定方式包括石膏固定、支具固定、手术内固定等。药物治疗方面,可使用骨肽片、伤科接骨片、接骨七厘片等促进骨折愈合,但需遵医嘱使用。同时,患者需要在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并在康复期间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总之,在冬奥运动中,腕舟骨、距骨、股骨颈、胫骨中下1/3处、第五跖骨基底部等部位的骨折愈合相对困难。运动员和相关人员应了解这些情况,在运动中做好防护措施,一旦发生骨折,要及时就医,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和康复方法,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身体的恢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内容仅代表来源平台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